上星期六靜思書軒邀請楊定一博士到靜思堂演講,
前幾週社大公佈這個訊息時,
班上幾個學員就強力推薦這難得的機會一定不能錯過.
或許是真的千載難逢,當天雖然下著雨,演講的時間還沒到整個B2就已快坐滿,
司儀說這場座談會裡除了有地利之緣的彰化人外,
還有很多是遠從台北甚至是香港搭機過來的,
班長也特地帶了本楊定一博士的書要讓他簽名,
可見今天的主講者是非常重量級的人物.
演講的主題雖然是以靜坐為主,
但仍脫離不了最重要的元素~呼吸法,
這感覺很像是在上師資班的研習課,
許多內容相當熟悉。
靜坐本來就是很沉悶的東西,
以說的方式來講解也不太會有生動之處,
很多時候看到的聽眾都是拼命點頭,
不曉得這點頭是非常認同演說者的講法,
還是不小心找周公聊天去了.
其實到最後自己也快坐不住,
4點鐘了,演講還沒結束,
不曉得楊博士會再講多久,
決定先行離席.
昨天在群組上看到學員的訊息:
老師晚安,有關楊博士上課中的內容,
您可以在每一次上課時撥出二十分融入瑜珈來敎導我們,
好嗎?感謝!
“把楊博士的演講內容用20分鐘的時間融入課程裡”,
這樣的要求雖然沒有多大的問題,
但也要考量到其他學員是否接受,
畢竟多數來上課的人主要目的也是來伸展筋骨,
想了一下做出回覆:
瑞勉你的提議很好,
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長時間的靜坐喔.
這星期六上課時我們一起討論研究一下
再來決定是否要把靜坐從原本的3分鐘調整為20分鐘
沒多久收到的訊息是:
星期六大家來討論如何做,怎麼做。20分課程不是只有靜坐,是楊博士全部的課程含出聲、呼吸,呼吐,鼻子呼吐......等等喔!感謝您!
不是只有靜坐?!
咦她剛剛說的那些東西本來就是靜坐的一部份啊,
看來她太不明瞭楊博士演講的主題重點了…
還沒回覆另一個學員私底下敲我:
“老師我覺得20分,好像蠻久的,尤其是坐著,妳覺得呢?”
“我覺得不太可行,因為大部份的人來學瑜伽最主要都是要做伸展動作,如果有很多時間都是在靜坐,可能很多人會受不了”
“我贊同妳的說法”
“且靜坐必需把整個背打直,如果腳無法盤起來的人,不用1分鐘的時間就會坐不住,且現代人無法很靜心的坐下來調整呼吸那麼久.
“我如老師說的,我是來做伸展”
“沒關係星期六還是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”
“ 好,大家來討論,那天班長坐我旁邊,全程都在睡覺…. 我是沒有辦法坐久,我一定反對”
有了其他學員當下表達想法後就清楚知道是不是要調整上課內容,在群組裡回應:
“好的,星期六我們再一起來討論”
腦子裡一直不斷思索瑞勉說的:20分課程不是只有靜坐,是楊博士全部的課程含出聲、呼吸,呼吐,鼻子呼吐等等…..
還好那天的心靈講座沒有睡著,
楊博士講的內容大致上還知道,
只是要去掉靜坐純粹教呼吸法及唸咒,能量就會出現嗎?
真正的靜坐是在調心、調息、調呼吸,
提議者似乎把宇宙最大的療癒力量想得太簡單了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