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y 1行程:名古屋~木曾古道紀行~馬籠宿~惠那峽展望台(遊船之旅)~高山溫泉區
凌晨1點前往桃園機場的路上,部份路段的雨仍不停的下很大。
這次搭的是早去晚回的加班機,不到3點抵達第二航廈,此時的集合地點第二櫃檯非常冷清。
將近5點,飛機準備起飛,外面的天還沒亮,雨還是一樣的大
起飛後的高空與剛剛的地面有著180度的大轉變
飛機上的素食餐
抵達名古屋中部機場前的機窗外看到的都是高山
這是日本第三座填海造路而成的機場
晴空萬里的名古屋
原來空橋是這樣移動的
黑部立山賞雪壁從4/17開山起是旅遊的大旺季,當地的遊覽車相當缺,
通完關後眼見同班飛機的其他團陸續搭車離開機場,就連比我們晚抵達機場的新加坡團出關後也馬上有巴士接應,
這時不由得的聯想我們這團該不會像電視所報導的一樣,行李由貨車送到飯店,而團員則搭計程車到既定的景點…..
等了將近一個小時,出現的巴士終於是來載我們的,巧合的是這台巴士車號居然跟上回九州的巴士車號是一樣的~~888
導遊Frank說今天這台巴士只能服務我們一天,原訂的巴士突然有其他任務,要明天才能出現.
巴士座位最後方司機擺了一個沒有五官的超大型布偶~飛驒娃娃,這是飛驒當地有名的吉祥物,象徵開運解厄
一人一份的炸蝦御飯糰及綠茶
炸蝦天婦羅裹在越光米飯糰裡,外層再由伊勢灣產的海苔包覆。
雖然每顆飯糰不大,吃起來卻是相當有飽足感。
中午用餐處
日式風味定食
蕎麥麵
險山峻嶺圍繞的木曾古道,在江戶時期曾是著名的驛站。附近有許多提供旅客休息的客棧,一直到現代交通工具興起後才漸漸沒落,不過仍保有江戶時代的街道景像。
這裡已經被日本政府列為《國家重要傳統的建築物群》保護區,到此一遊,可以感受舊日本獨有的風情。
德川幕府時代在木曾地區設的11個宿場,作為旅人歇腳和運送貨物的驛站
位於《中山道》與《飯田街道》交叉口的馬籠宿--中山道第43號驛站,在中山道難關的木曾路11宿的最南端。
連接這兩地的中山道兩側都是木造的平房
中間還夾著許多紀念品店、旅店。
馬籠宿著名景點包括:
藤村紀念館是島崎藤村的故居,在日本江戶時代是豪華世家,兼備本陣(公營客棧)、莊屋(村長辦公室)以及批發商,致今保留當時的面貌,現在成為資料館。(需收入館費)
枡形是為防止敵入入侵而設計的「角」,因此道路刻意設計彎彎曲曲,以防止敵人看遍全驛站。現在的枡形是稍微彎曲的斜坡,但當時是呈直角的階梯。
瞭望台
爬到馬籠宿山頂可以看到瞭望台
這個瞭望台是為紀念山口村(馬籠宿的村莊)與中津川市合併而建,可以遠望惠那山的山麓。
少了兩個人的第一張合照
幾個頑皮的日本高中生恣意戴起店家的斗笠帽拍到此一遊照
古道上裡有一間小郵局~馬籠郵便局
特殊傘~~普通的雨傘,水滴在傘上,傘面立刻有櫻花瓣造型呈現
續往惠那峽
惠那峽展望台旁的石雕觀音
準備搭船巡遊惠那峽
惠那峽是受大自然侵蝕而形成的斷崖絕壁,兩側山壁陡峭,倒映於深谷流水,是難得的美景。
惠那峽位於木曾川中流,以大井水壩阻擋木曾川的方式造就。木曾川不但是個急流而且擁有豐富的水量,非常適合水力發電,於是1924年建造了大井水壩。
這座日本第一座發電用的水壩不只產生了8萬kw的電力,同時也造就了觀光旅遊勝地,1954年被規劃為縣立自然公園。在日本,水壩損壞週邊的自然景觀的情形四處可見,但惠那峽完全相反,自然的景色以及人工融合,產生了國內外知名的名勝。
從大井水壩將木曾川攔截而成的人造湖開始,一直延續至上游的中津川,週遭覆蓋著褐紅色苔的紅岩,都是峽谷中奇岩怪石的代表。
軍艦岩
獅子岩
晚餐:長腳蟹+松阪豬小火鍋料理餐
宿:龍Resort & SPA hotel
溫泉飯店附設的販賣部
裡面當然少不了飛驒娃娃
晚上的房間~~寬大的和室房
可惜睡覺的地方不是塌塌米板